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
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
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
第三屆兩岸媒體海南行活動圓滿結束
你好台灣網三亞6月25日消息 (記者 石婧斐) 第三屆兩岸媒體海南行的34名來自海峽兩岸的媒體記者團從海口、瓊台、澄邁,最後落腳三亞。活動圓滿結束。
在這三天行程中,來自大陸的12家新聞媒體:中央人民廣播電台、華夏經緯網、中國台灣網、海峽衛視、深圳衛視等,以及來自台灣中南部的11家媒體:台灣新聞工作者協會、台南市記者公會、嘉義市新聞記者公會、雲林縣記者公會、台南縣記者協會等媒體的記者和經理人,走訪了海南省的省會海口和美麗的三亞。
記者團參觀了海南省的知名台資企業,實地地了解海南省的投資條件,海南省、海口市、三亞市和澄邁縣政府領導非常重視此次活動,親切會見了兩岸的媒體記者,向他們介紹了省、市概況以及台資企業情況。此外,兩岸記者同仁們參觀了海口博學生態村並參與了「台灣水果園」揭牌儀式;參觀了海南廣播電視總台、海南日報報業集團並舉行兩岸媒體人的座談會。兩岸媒體同行還在澄邁縣參觀了古色咖啡農場、在瓊海市參訪了大順農場。最後,在三亞南山寺參加「兩岸和平發展祈福大法會」,並一起放飛和平鴿、撞和平鐘、為菩提樹施肥澆水。從三亞返回海口,全程的三亞高鐵舒適便捷。
「瓊台合作,媒體先行」,台灣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長陳萬好總結説。來自台灣的11家媒體的記者們,不少人多次來過大陸,「一次有一次的變化」,台灣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郭淑娥感嘆説,瓊台是姊妹島,我們兩邊的風景相似,但是切身來看看海南的風土人情、經濟文化,是這次最大的收穫。對於從來沒有來過大陸,到過海南的台灣記者們來説,海南開始提出建設成為國際旅遊島以來,可以從電視新聞中了解它的日新月異。相比之下,此次參加活動的大陸的記者們幾乎都沒有去過台灣,對於台灣的方方面面非常好奇,台灣的朋友們向他們介紹台灣的民生風情,贈送台灣的特産,並熱情地歡迎赴台自由行開放後他們親自來台灣走走看看。
第三屆兩岸媒體海南行活動圓滿結束
http://www.hellotw.com/lajl/jqhd/201106/t20110625_663809.htm
20110625 來源:你好台灣網 http://www.hellotw.com
在這三天行程中,來自大陸的12家新聞媒體:中央人民廣播電台、華夏經緯網、中國台灣網、海峽衛視、深圳衛視等,以及來自台灣中南部的11家媒體:台灣新聞工作者協會、台南市記者公會、嘉義市新聞記者公會、雲林縣記者公會、台南縣記者協會等媒體的記者和經理人,走訪了海南省的省會海口和美麗的三亞。
記者團參觀了海南省的知名台資企業,實地地了解海南省的投資條件,海南省、海口市、三亞市和澄邁縣政府領導非常重視此次活動,親切會見了兩岸的媒體記者,向他們介紹了省、市概況以及台資企業情況。此外,兩岸記者同仁們參觀了海口博學生態村並參與了「台灣水果園」揭牌儀式;參觀了海南廣播電視總台、海南日報報業集團並舉行兩岸媒體人的座談會。兩岸媒體同行還在澄邁縣參觀了古色咖啡農場、在瓊海市參訪了大順農場。最後,在三亞南山寺參加「兩岸和平發展祈福大法會」,並一起放飛和平鴿、撞和平鐘、為菩提樹施肥澆水。從三亞返回海口,全程的三亞高鐵舒適便捷。
「瓊台合作,媒體先行」,台灣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長陳萬好總結説。來自台灣的11家媒體的記者們,不少人多次來過大陸,「一次有一次的變化」,台灣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郭淑娥感嘆説,瓊台是姊妹島,我們兩邊的風景相似,但是切身來看看海南的風土人情、經濟文化,是這次最大的收穫。對於從來沒有來過大陸,到過海南的台灣記者們來説,海南開始提出建設成為國際旅遊島以來,可以從電視新聞中了解它的日新月異。相比之下,此次參加活動的大陸的記者們幾乎都沒有去過台灣,對於台灣的方方面面非常好奇,台灣的朋友們向他們介紹台灣的民生風情,贈送台灣的特産,並熱情地歡迎赴台自由行開放後他們親自來台灣走走看看。
第三屆兩岸媒體海南行活動圓滿結束
http://www.hellotw.com/lajl/jqhd/201106/t20110625_663809.htm
20110625 來源:你好台灣網 http://www.hellotw.com
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
2011年第三屆兩岸媒體海南行 (活動方案)
一、活動時間:2011年6月21日至25日
二、活動地點:海南省
三、邀請單位:海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
四、參加單位:新新聞報社、台灣新聞工作者協會(20名以內)
五、參訪對象:海南省人民政府、三亞市政府、海南報業集團、博學生態村、熱帶天堂森林公園、博鰲亞洲論壇會址等。
六、活動宗旨:探討兩岸新形勢的新聞交流,由經驗傳承、看遠景,推動海南與台灣的經貿文化及人才交流合作,對台灣經濟、文化、產業、環保發展,提出成功經驗,開啟台灣、大陸觀光旅遊新的商機。
七、活動主題:2011年第三屆兩岸媒體海南行。
八、活動內容:
大陸邁向「十二五」全面小康社會,台灣進入關鍵的黃金十年,兩岸2011年開啟ECFA新紀元,兩岸經貿文化關係,衍出諸多人流、物流、金流爭議,為期減少爭端,邁向互利共贏局面,爭議協商機制的建立,數千項的早收清單協商與人民的商機,加上人才、技術與文化的磨合,智慧財產的保障措施,都有待長期、長時的建立互信。
公平化、透明化是建立互信,爭取商機必要條件,台灣中小企業比率高達76%的單打獨鬥商貿模式,面對廣大市場,有待充足的資訊及正確的判斷,才能避免落入困境。
身為媒體一分子的台灣新聞工作者,盡一分守門人的責任,協助尋覓商機,避免危機,是協會責無旁貸之務。
台灣與海南二年一次的兩岸媒體交流與合作,已有諸多共識,也有充分的瞭解兩岸媒體工作者的差異性與特性。
第三屆兩岸媒體海南行,台灣新聞工作者協會跨海赴瓊參訪海南報業集團(海南省最大媒體)期盼在覓商機,避危機的協助台商等參訪活動中,建立台灣媒體工作者立足華人社會,放眼國際。
二、活動地點:海南省
三、邀請單位:海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
四、參加單位:新新聞報社、台灣新聞工作者協會(20名以內)
五、參訪對象:海南省人民政府、三亞市政府、海南報業集團、博學生態村、熱帶天堂森林公園、博鰲亞洲論壇會址等。
六、活動宗旨:探討兩岸新形勢的新聞交流,由經驗傳承、看遠景,推動海南與台灣的經貿文化及人才交流合作,對台灣經濟、文化、產業、環保發展,提出成功經驗,開啟台灣、大陸觀光旅遊新的商機。
七、活動主題:2011年第三屆兩岸媒體海南行。
八、活動內容:
大陸邁向「十二五」全面小康社會,台灣進入關鍵的黃金十年,兩岸2011年開啟ECFA新紀元,兩岸經貿文化關係,衍出諸多人流、物流、金流爭議,為期減少爭端,邁向互利共贏局面,爭議協商機制的建立,數千項的早收清單協商與人民的商機,加上人才、技術與文化的磨合,智慧財產的保障措施,都有待長期、長時的建立互信。
公平化、透明化是建立互信,爭取商機必要條件,台灣中小企業比率高達76%的單打獨鬥商貿模式,面對廣大市場,有待充足的資訊及正確的判斷,才能避免落入困境。
身為媒體一分子的台灣新聞工作者,盡一分守門人的責任,協助尋覓商機,避免危機,是協會責無旁貸之務。
台灣與海南二年一次的兩岸媒體交流與合作,已有諸多共識,也有充分的瞭解兩岸媒體工作者的差異性與特性。
第三屆兩岸媒體海南行,台灣新聞工作者協會跨海赴瓊參訪海南報業集團(海南省最大媒體)期盼在覓商機,避危機的協助台商等參訪活動中,建立台灣媒體工作者立足華人社會,放眼國際。
2011年5月29日 星期日
2011 festival 大高雄觀音山大覺寺啟建340年觀世音菩薩聖誕慶典
大覺寺住持聖岳法師與各級民意代表及地方仕紳合照
名家揮毫共結佛緣
妤芊肚皮舞團表演
在場貴賓與妤芊肚皮舞團合影
本協會100年3月19日~3月20日企劃、協辦國內高雄觀音山大覺寺之各項藝文活動、展覽等,除影音歌星大會串外,更有百餘迴廊攤位及名家揮毫,共結佛緣,讓所有參與人員均滿心歡喜。
100年3月19日(六)~100年3月20日(日)
高雄觀音山
大覺寺觀音菩薩聖誕慶典
夜市人生.新兵日記
影音歌星大會串
指導單位︰高雄市政府
主辦單位︰觀音山大覺寺
地點︰高雄市大社區翠屏路大覺寺
採訪︰新新聞報社 洪順隆
攝影︰新新聞報社 曾鄂生
本次活動主題有六
邀請首長、地方耆老、佛教界長老、友廟、友宮、友寺,共同祝禱,由萬民同祝、祈福,展演民藝活動。
1.佛教文物藝品展、義賣
2.義賣佛教文物籌辦南部五縣市繞境活動
3.創意市集迴廊
4.大覺寺素齋樓落成
5.農特產品展
6.名家揮毫共結佛緣
100年3月19日(六)上午
====================
1.永春醒獅戰鼓團
2.祥獅獻瑞
3.聖岳師父致詞
4.陳菊市長致詞
5.三大大旗藝人-林子娟
6.秀場小天王-小吳宗憲
7.豪記唱片歌星-李明洋
8.民視夜市人生-鄭仲茵
9.民視夜市人生-高宇蓁
100年3月19日(六)下午
====================
1.大鼓團表演
2.南台灣小姑娘-王秀琪
3.豪記唱片歌星-林良歡
4.戴偉哲四川國寶級變臉秀
5.明日之星冠軍歌手-曹雅雯
6.民視夜市人生-王識賢
100年3月20日(日)上午
====================
1.聖岳師父與貴賓致詞
2.少林武術表演
3.星光幫安琪
4.小伍佰
5.波神女王-唐玲
6.王中平
7.民視新兵日記-劉香慈
100年3月20日(日)下午
====================
1.戲說台灣女主角-馮惠敏
2.八大亞洲新人榜-郭品辰
3.第一劇場女主角-廖雨庭
4.鐵獅玉玲瓏演出
為擴大舉辦「觀音菩薩聖誕慶典」,負責籌辦此次慶典的大覺寺住持聖岳法師、寺內僧俗七眾及大會總幹事黃啟明、執行長周志傑及神農里辦公處,均投入心力號召善男信女,透過連續2天舉辦的藝文活動,和鄉親更緊密的結合,共同宣揚觀世音菩薩慈悲濟世的胸懷,更藉此機會,與國內奉祀觀世音菩薩的友寺、友廟信眾擴大交流,並提升各行各業的繁榮發展,促進生活安定,共創祥和淨園。
緣起.籌備.成立.
為結合曾任及現任之新聞媒體工作者,貢獻一己之熱誠與專業,為台灣新聞界提供一平台,橫向促進同業之聯繫,縱向傳承第四權之使命,前台灣新聞報與新新聞報之同仁,以及部分友報同業,早在民國88年8月便提出構想,成立「台灣新聞工作者協會」TJA(Taiwan Journalist Association)。
經多方徵詢與聯繫,獲得廣泛的迴響與支持,乃著手推動發起人之連署,順利達成目標,進而向政府提出成立之申請,經行政院內政部於99年6月2日核准,並經相關主管機關行政院新聞局及文化建設委員會核備在案,遂於99年6月26日召開發起人會議暨第一次籌備會議。
台灣新聞工作者協會之成立,除結合國內新聞工作者組織力量維護本身權益,同時也將針對國內新聞機構之新聞報導與相關活動進行觀察,提出公正客觀之意見,以善盡良性監督之責,並發行定期刊物,以落實此一功能。
此外,協會也將扮演橋樑角色,成為國內新聞界的對外平台,與國外及大陸新聞同業聯絡交流,促進往來,以收觀摩之效。
最後,協會將積極推廣會務,冀能在各縣市成立分會,以服務更多同業並擴大協會的影響力。
經多方徵詢與聯繫,獲得廣泛的迴響與支持,乃著手推動發起人之連署,順利達成目標,進而向政府提出成立之申請,經行政院內政部於99年6月2日核准,並經相關主管機關行政院新聞局及文化建設委員會核備在案,遂於99年6月26日召開發起人會議暨第一次籌備會議。
台灣新聞工作者協會之成立,除結合國內新聞工作者組織力量維護本身權益,同時也將針對國內新聞機構之新聞報導與相關活動進行觀察,提出公正客觀之意見,以善盡良性監督之責,並發行定期刊物,以落實此一功能。
此外,協會也將扮演橋樑角色,成為國內新聞界的對外平台,與國外及大陸新聞同業聯絡交流,促進往來,以收觀摩之效。
最後,協會將積極推廣會務,冀能在各縣市成立分會,以服務更多同業並擴大協會的影響力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